《GaryVee警告:社群媒體已死,接下來要這麼做》

在他的 YouTube 影片中,
社群大神 GaryVee(Gary Vaynerchuk) 語出驚人地說:
「我們過去 15 年熟悉的 Social Media 時代,已經結束了。」
這句話震撼了整個創作者圈。
因為如果這是真的,那我們所有的「經營方式」都該重新來過。
一、演算法變了,「興趣」才是新國王

過去的社群平台,就像是電子報。
你有 100 個粉絲,發文後,能看到的可能只有 10 個人。
那時候「粉絲數」就是你的天花板。
但現在不一樣了。
演算法的重心,早就不在「誰追蹤你」,
而是「誰對這個主題感興趣」。
GaryVee 稱這個新時代為 —— Interest Media(興趣媒體)。
想像一下,
你今天拍了一支「藍莓甜點」的短片,
平台會主動推給所有愛吃藍莓的人,
哪怕他們根本沒看過你、沒追蹤你。
這意味著什麼?
👉 你的粉絲數正在失去意義。
👉 你的內容是否能「打中興趣圈」,才是生死關鍵。
換句話說,演算法不再獎勵人氣,而是獎勵相關性。
二、「你」本身,就是你唯一的利基市場

這時大家最常問的一句是:
「那我到底要拍什麼主題?」
GaryVee 的回答簡單到讓人愣住:
「唯一的利基市場,就是『你』自己。」
他舉例說,
有次他拍了一支影片,內容只是他「狂吃藍莓」。
結果爆了 500 萬觀看。
那不是教學片,也不是行銷策略。
只是他真實、甚至有點瘋的樣子。
因為在這個時代,
人們對『人』的好奇,比對『資訊』的需求還強烈。
與其努力去扮演一個「專家」,
不如展現你真實的一面。
你那些奇怪的習慣、獨特的觀點、甚至小怪癖,
可能正是吸引人的關鍵。
演算法會幫你找到那些「同樣奇怪但真心共鳴」的人。
這就是所謂的「真實即利基」。
三、別再追求完美,開始大量製造

這一點,GaryVee 說得最狠。
「如果你做了三支影片沒中,
那就去做一百支,總有一支會中。」
許多人做內容,永遠卡在「還沒準備好」:
燈光不夠美、腳本不夠精、畫面不夠專業……
結果半年過去,作品一支都沒發。
但在「興趣媒體」的時代,
平台需要大量素材去測試和配對觀眾。
你的影片越多、越真實、更新越頻繁,
就給了演算法更多機會幫你找到真正的觀眾。
別再浪費時間打磨完美的那一支。
花一個月拍 30 支「真實但不完美」的影片,
你會更快知道市場在哪裡。
市場會說話,演算法會幫你。
四、停止抱怨,扛起責任

GaryVee 在訪談中直接開噴:
太多人花時間在抱怨——
抱怨演算法變難、流量下降、老闆不懂你。
但真正該做的,是扛起責任。
他舉例說,有人年薪六位數美金,
卻每天抱怨公司不再遠端工作;
也有人手頭緊,卻仍買昂貴的潮牌與雞尾酒。
成功者與失敗者最大的差別,不在天賦,而在責任感。
當你不再向外指責,而是向內檢討,
你的成長就開始了。
想改變銀行帳戶的數字?
先改變你對「努力」和「選擇」的態度。
五、社群已變,真實的人會贏

這世界的遊戲規則,真的換了。
❌ 過去,我們努力成為「完美的專家」。
⭕ 現在,世界獎勵「真實的怪咖」。
❌ 過去,我們追求「粉絲數量」。
⭕ 現在,演算法只在乎「興趣濃度」。
❌ 過去,我們想要「一次爆紅」。
⭕ 現在,勝利屬於那些「不斷實驗」的人。
別再藏起你的不完美。
那些你以為的缺點,
可能正是這個時代最稀缺的寶藏。
💬 最後,我想問你:
👉 你身上最「怪」,但你卻最熱愛的一件事是什麼?
或許,那正是你下一支爆款影片的起點。
重點摘要:
- 粉絲數的重要性正在下降。
- 平台推薦邏輯變成「主題導向」。
- 真實內容比專業人設更有生命力。
- 放棄粉絲思維,轉為興趣配對思維。
- 平台的「AI 推薦」正在取代「人際網絡」。
- 內容表現取決於「主題熱度」與「觀眾停留時間」。
- 你可以沒有粉絲,但仍被看見
- 「內容數量」與「真實性」遠勝過一支完美影片。
- 未來的內容創作者是「人 + AI」的混合體。
- 拒絕學習新工具,就等於放棄成長。
#GaryVee #社群媒體已死 #InterestMedia #興趣媒體 #自媒體經營 #演算法變化 #創作者趨勢 #內容策略 #IG經營 #YouTube創作







